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期,上海各高校推行“課程思政”改革試點🧡,探索如何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近日,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系教師黨支部開展“課程思政”黨員行主題黨日活動。社會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曹開雲🚜、院長劉誌欣及公共管理系教師黨支部的17名黨員參加👂🏼,組織部副部長張可菡和其他學院的黨支部書記10余人參與觀摩。
活動由公共管理系教師黨支部書記李晗主持👊🏿,曹開雲書記對本次“課程思政”黨員行主題黨日活動進行動員,鼓勵各位黨員暢所欲言,從專業課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員導師如何引導學生兩方面開展討論。
劉誌欣院長等五位老師進行主題發言。劉誌欣院長指出,課程思政強調主渠道育人與課程育人同向而行、協同育人,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公共管理的專業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同時,課程思政也強調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支部的各位黨員要努力探索中國公共管理理論,並用於教學實踐。
邱夢華副院長介紹了《公共管理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改革設想🚴,她指出要尋找教學內容與思政育人的連接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研討🧘🏽♀️、調研等方法強化課程思政的功能🕵️♂️,並通過師生互動潛移默化地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花艷紅老師以《大學語文》為例,她指出課程教學強調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已經內涵了育人目標。如講授《論語》中的“仁”🧽,采用推導、揚棄的馬克思註意思維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
李晗老師以《社會工作導論》為例,她指出要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工作者價值觀的融入點👁🗨,在教學中創新社會工作的話語體系,實現社會工作價值觀和社會工作方法的本土化。通過拋錨式教學、機構探訪和社工分享的方式實現課程育人實踐💇🏼♀️。

沈世勇老師談到了黨員導師如何育人🛬,他介紹了指導學生的具體做法:大一學生讀經典為“啟智”👌🏼,大二學生做課題為“勤業”,大三學生談人生為“厚德”,大四學生做論文為“明禮”。他指出,民族與性別有異,做到有教無類;導航與鞭策並行🤾🏻♀️,力爭教化無痕;線上與線下並重,做到亦師亦友👂🏼🫂。
支部黨員結合自己教授的專業課程和導師工作,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孫莉莉老師談到了《社會組織管理》中通過實地調研、小組討論等實踐環節讓學生理解現實問題🪱。許敏老師談到《公共政策》中如何尋找與課程思政的結合點。
張健明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他指出課程思政實際上是要求教師回歸到育人的本來職能。高校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之前,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這是根本。當然,正人先正己,教師自身要修身、立德👱🏿,才能向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實現對學生的人生引導。